瑜 伽 師 地 論 披 尋 記
《瑜伽師地論》是等覺大士彌勒菩薩總攝世尊一代時教的聖典,是融貫三乘要義的教法精華,是指導瑜伽止觀的稀有教授,是玄奘法師赴印取經的根本所在。
正如最勝子等菩薩所著《瑜伽師地論釋》中所說此《瑜伽論》之殊勝:
理無不窮 事無不盡
文無不釋 義無不詮
疑無不遣 執無不破
行無不備 果無不證
新校訂版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(2017)
序
論文(PDF)
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第一冊(卷1~20)(附:《瑜伽師地論釋》一卷)
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第二冊(卷21~50)
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第三冊(卷51~80)
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第四冊(卷81~100)(附:雜阿含經攝事分參照表)
論文(WORD)
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(全)
總科判表
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總科判表*(以樹狀圖表達科判架)
此版論書已由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(申請書號:CH514-11,CH514-12)
相關資料
輔助教材
本地分講解筆錄CHM(上玅下境長老.語體解釋卷一至卷五十)
異譯本
《菩薩地持經》共十卷(T30 N1581),此為《瑜伽》翻譯年代最早者,是北涼曇無讖於公元414至426年譯,為唐本中本地分之〈菩薩地〉。
《菩薩善戒經》共九卷(T30 N1583),劉宋求那跋摩於公元431年譯,相當於唐本中本地分之〈菩薩地〉。其內容與範圍大致同《菩薩地持經》,但另有〈序品〉。
《十七地論》共五卷,已佚。梁真諦於公元550年譯,相當於唐本中本地分之〈五識身相應地〉和〈意地〉。
《決定藏論》共三卷(T30 N1584),梁真諦譯,相當於唐本中攝抉擇分之〈五識身相應地意地〉。
《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》共一卷(T14 N524),唐不空譯,相當唐玄奘本攝決擇分中〈有尋有伺等三地〉中一部分(卷六十一)。
補充資料
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(T2053)
備註
*引用自法雲資訊網